近期關於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即將出售的傳聞在市場上引發熱議。主要起源於社群平台上的零散消息,甚至有說法指出,潛在買家可能包括知名金融機構,例如貝萊德(BlackRock),難道幣安真的要賣掉了嗎?

幣安創辦人雙雙第一時間親上火線闢謠
面對謠言,2月17日,幣安共同創辦人兼前執行長趙長鵬(CZ)透過社群平台 X(原推特)駁斥了市場傳聞。他直言:「某些自認為競爭對手的亞洲交易所正在散布關於幣安出售的謠言。作為股東,幣安不會出售。」
他表示,幣安仍然是一家獨立運營的企業,不會因市場謠言改變其發展方向。他進一步補充,即使未來允許部分戰略性投資,這些投資佔比也不會超過10%,且僅限於能夠為公司帶來長期價值的機構,而非整體出售。
隨後,幣安聯合創辦人(Yi He)也發文回應,表示這些謠言源於競爭對手的公關操作,試圖透過媒體放大影響力,干擾市場情緒。她強調,幣安不僅沒有計畫出售,反而一直收到來自機構的投資與合作邀約,並對併購交易持開放態度。
她指出,自比特幣價格突破新高以來,加密貨幣交易所作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吸引了許多機構投資者關注。許多企業主動聯繫幣安,詢問是否有投資或合作機會。然而,幣安對於這類提案採取審慎態度,並非所有投資者都能符合公司的長期發展策略。她進一步表示,如果其他交易所考慮出售,幣安也歡迎對方直接聯繫。
出售謠言其來有自:幣安所內資產大幅變動
除了社群平台上的傳聞,幣安出售的傳聞部分來自於近期幣安資產持有量的變動。根據鏈上數據,幣安的比特幣(BTC)持有量在 2 月 11 日出現大幅度的減持,短短數日內減少超過 10 萬枚 BTC,約佔交易所總持有量的 10% 以上。這個變化引發市場關注,有投資人猜測幣安是否因資金壓力而進行調整。
不過,幣安方面澄清,這些變動僅是財務部門的內部資產重新配置,並非公司資產拋售的跡象。過去,幣安也曾因類似的資金流動變化被市場誤解,當時的情況最終證實與交易所的財務健康狀況無關。
監管壓力可能影響市場對幣安的信心
除了出售傳聞,幣安近期在全球監管領域的壓力也進一步影響市場信心。
法國司法調查
法國當局目前正在調查幣安涉嫌的洗錢與逃稅問題,檢察機關針對 2019 年至 2024 年的交易紀錄進行審查,並關注幣安是否涉及與非法資金流動有關的行為。巴黎檢察官辦公室透露,這項調查的焦點之一是幣安的客戶身分驗證(KYC)流程是否符合當地法規要求。對此,幣安表示已積極配合調查,並否認所有不當行為。
美國監管進展
另一方面,在美國,幣安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之間的法律糾紛近期有了最新進展。2 月 10 日,SEC 與幣安共同向法院提交動議,請求暫停訴訟 60 天,並獲得批准。此舉顯示雙方可能正在尋求和解方案,而這場官司的進展將成為影響市場信心的關鍵因素之一。
此外,幣安的前執行長趙長鵬因違反美國反洗錢法,被判處四個月監禁,目前已服刑完畢。現任執行長 Richard Teng 上任後,強調將進一步加強合規策略,以確保交易所能夠在各國法規要求下穩定運營。
其他市場的監管動向
除了美國與法國,幣安在其他市場也面臨不同程度的監管挑戰。例如,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去年撤銷了幣安在當地的業務註冊資格,而澳洲證券投資委員會(ASIC)則對幣安的衍生品交易業務展開審查。此外,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對於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規範日益收緊,幣安在這些市場的經營策略也需要不斷調整。
幣安未來的發展方向:持續業務擴張
儘管外界對於幣安的未來仍有諸多猜測,但從幣安高層的聲明來看,該交易所目前的戰略重點仍放在業務擴張與市場併購。
在監管方面,幣安目前的策略是強化合規能力,以確保能夠繼續在主要市場運營。自 Richard Teng 上任後,公司內部已進行多項政策調整,包括加強用戶的身分驗證程序、提高內部合規標準,並與監管機構建立更密切的溝通管道。
總結來看,幣安出售的傳聞目前並無具體證據支持,而幣安高層的回應顯示,公司不僅沒有出售計畫,反而持續尋求擴張機會。儘管如此,市場對於幣安的資產變動與監管挑戰仍然保持關注,未來幾個月內,交易所的監管進展與業務併購動態將成為影響市場情緒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