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電玩零售商 GameStop(GME)近期因宣布將比特幣納入企業資產負債表,計畫公布後,市場反應卻急轉直下。GameStop 股價暴跌近 25%,一夕之間市值蒸發約 30 億美元,一掃前一天因比特幣計畫帶來的 11% 漲幅!

GameStop 的比特幣儲備計劃變成利空?
GameStop 在 3 月 26 日宣布計畫利用企業現金與未來融資購入比特幣與美元穩定幣,並於隔日進一步宣布,將發行 13 億美元的 0% 利率可轉換債券,而這些資金將用於打造比特幣儲備。
這項計畫還允許機構投資人在 13 天內額外認購 2 億美元債券。根據財報,該公司目前持有超過 40 億美元現金,2024 年營收達 38 億美元,被認為是打造數位資產儲備的基礎。
然而,部分市場分析師認為 GameStop 的核心業務並不穩健。過去五年,營收年減 10% 至 20%,2024 年在 52.7 億美元營收中僅勉強實現 670 萬美元淨利。Two Prime Digital Assets 的 Nathan Cox 指出,GameStop 若能擴大比特幣持有規模,或許有潛力,但風險在於其意圖:「發債買比特幣,若價格上漲就是天才之舉,若失敗則仍是個掙扎的公司,只是多了比特幣。」與此同時,GameStop 還推出了簡約風格的投資人關係網站,模仿 Berkshire Hathaway,顯示其有意轉型為金融工程公司,而非傳統零售商。
GameStop 股價暴跌背後:投資人信心為何動搖?
GameStop 的比特幣計畫初公布時,股價一度上漲 12%,反映市場對這個計劃的熱情。但 3 月 27 日股價卻重挫 24% 至 25%,最終收於 21.46 美元,創下年內新低。市值損失近 30 億美元,完全抹去前日漲幅。究竟行情為何會急轉直下?
可轉換債券的隱憂
分析師認為,股價下跌與 13 億美元可轉換債券的結構有關。這類債券雖利率為 0%,但未來可能轉換為股票,導致股權稀釋。
Wedbush 分析師 Michael Pachter 表示,債券定價期間,潛在買家可能賣股或放空以對沖風險,這在微策略與 Semler Scientific 的類似發行中也曾發生。他預測 GME 股價在債券發行前恐持續走低,並質疑投資人為何願意以高於現金價值兩倍的價格,換取 GameStop 轉換現金為比特幣的潛力,「畢竟他們自己就能買比特幣或 ETF」。
對商業模式的質疑
投資人對 GameStop 核心業務的疑慮也加劇賣壓。eToro 分析師 Bret Kenwell 告訴路透社,市場對其零售業務並不看好,「若比特幣是轉型核心,那其他部分呢?」過去,GameStop 曾推出 NFT 錢包與市場,但因法規不確定性於去年關閉。如今轉向比特幣,被部分人視為掩蓋業務疲軟的手段。知名比特幣批評者 Peter Schiff 在 X 上直言:「拿現金買比特幣不是長期可行的商業模式,GME 的下跌顯示聰明投資人正在離場。」
市場環境亦不樂觀。比特幣今年下跌約 7%,3 月 27 日徘徊於 87,000 美元。WeFi 的 Agne Linge 表示,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的貿易戰與關稅政策,讓交易者對比特幣價格更趨謹慎,這可能影響 GameStop 計畫的吸引力。
專家觀點分歧:GameStop 比特幣策略的前景如何?
在市場以暴跌的方式表現立場後,GameStop 的比特幣布局引發專家兩極看法。支持者認為,這可能成為長期利多。Fold 執行長 Will Reeves 在 X 上表示:「GME 下跌不是壞事,而是信念取代混亂,就像 2021 年迷因股熱潮一樣,革命規模擴大。」他認為,GameStop 可利用其忠實散戶基礎,重現微策略的成功。Benchmark 分析師 Mark Palmer 也指出,GameStop 能以營運業務為基礎募資,購入比特幣,具備財務優勢。
反對者則持保留態度。Pachter 認為,微策略的市值僅為其比特幣價值的兩倍不到,而 GME 卻高於現金價值的兩倍,顯示估值過高。Sygnum Bank 的 Pascal Eberle 提到,2021 年迷因股熱潮因估值過高而消退,此次比特幣計畫恐重蹈覆轍。Two Prime 的 Alexander Blume 強調,成功的關鍵在於真實營收與融資條件,「若顯得絕望,市場不會買單」。
GameStop 的比特幣賭注會成功還是失敗?
GameStop 試圖以比特幣重塑企業價值,但崩跌超過 25% 的股價卻顯示投資人信心分歧。13 億美元債券計畫帶來短期資金,卻也埋下稀釋與業務質疑的隱憂。專家看法兩極,市場環境不穩,這場比特幣轉型究竟是天才之舉還是孤注一擲,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