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根廷總統 Javier Milei 的 LIBRA 幣讓迷因幣深陷醜聞風暴,LIBRA 幣在短短幾天內從 10 億美元市值暴漲至 40 億美元,但隨後被揭露透過內部操縱與機器人交易,讓許多散戶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
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夥人 Nic Carter 直指,這起事件點出了迷因幣市場的真實面貌——散戶並非自以為的公平競爭,而是在一場由內部人士主導的賭局中輸錢。他認為這次的事件是最後一根稻草,迷因幣的狂熱時代已經結束了!

LIBRA 幣事件:迷因幣市場的轉折點
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夥人 Nic Carter 近日在 X 平台發表言論,認為 LIBRA 事件是迷因幣市場「無可置疑的終結」。Carter 指出,迷因幣最初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們被視為比傳統風險投資(VC)支持的高 FDV(完全稀釋估值)代幣更公平的選擇。
理論上,迷因幣應該是開放市場中的自由競爭產品,讓所有投資者都能在公平的環境下交易。但 LIBRA 事件暴露出這些代幣的發行早已被內部人士、機器人交易和預挖(pre-mining)機制所操控,讓散戶投資者處於極端不利的地位。
這類「不公平的迷因幣發行」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除了 LIBRA,近來與美國前總統川普、社群網紅 Hailey Welch 等名人相關的迷因幣發行,也被揭露為嚴重依賴內部交易與機器人炒作的投機工具。Carter 直言:「這已不再是一場市場競爭,而是一場莊家 90/10 壓倒散戶的賭局。」
迷因幣的市場爭論:泡沫破滅還是技術演進?
儘管 Carter 認為迷因幣市場已被「完全操控」且即將結束,業內仍有許多不同的聲音。Backpack 創辦人 Armani Ferrante 認為,迷因幣的價值並非僅限於投機,而是為區塊鏈金融系統提供「壓力測試」的機會。他指出,區塊鏈技術的本質在於提升金融交易的效率,而迷因幣的高度波動與大規模交易量正提供了一個驗證這類技術的實驗環境。
Ferrante 進一步表示:「所有新興技術在早期階段看起來都像玩具,但它們最終可能會成為真正改變世界的創新。例如,迷因幣目前可能只是市場中的一種試驗,但未來可能會成為更多實際應用的催化劑。」
Coinbase 執行長 Brian Armstrong 也發表類似的觀點,認為市場應該對迷因幣的發展保持開放態度。他表示:「就像互聯網初期的動畫 GIF 一樣,許多新技術在剛推出時看起來毫無價值,但最終可能演變成強大的應用。我們應該抱持更開放的心胸,關注迷因幣如何發展,即使目前它們大多是投機性資產。」
這些支持迷因幣的觀點認為,儘管市場存在內部操縱和投機行為,但迷因幣仍可能為未來的區塊鏈金融提供新方向。
迷因幣市場降溫,數據反映市場信心衰退
無論市場對迷因幣的未來持何種看法,近期數據顯示迷因幣的市場熱度已大幅下降。根據 Dune Analytics 的數據,Solana 迷因幣發行平台 Pump.fun 的新代幣發行數量在過去一個月內大幅下滑 59%。1 月 23 日,該平台單日新發行代幣數量達到 71,735,但到了 2 月 19 日,這一數字已驟降至 28,898。
這一個趨勢表明,投資者對迷因幣的熱情正在逐步降溫。隨著越來越多的交易者意識到迷因幣市場的不透明性,以及 LIBRA 事件對市場信任度的影響,部分分析師認為未來的迷因幣市場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萎縮。
監管機構的介入與市場調整
Nic Carter 預測,未來監管機構將會對迷因幣市場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尤其是在內部交易與市場操縱方面。他強調:「即使迷因幣可能不被視為證券,但這並不意味著內部交易就沒有法律責任。」他認為,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交易歷史的透明度將使得監管機構能夠更容易地追蹤市場中的不當行為,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法律行動。
市場也開始調整發行策略,以回應監管與投資者需求。例如,部分項目開始採取更透明的發行方式,並透過 KYC 驗證與審核機制來確保代幣分配的公平性。Carter 認為,這類更公平的發行模式可能會在未來成為趨勢,進一步取代傳統的迷因幣模式。
迷因幣市場的未來走向
雖然迷因幣市場正在經歷重大變革,但它是否真的已經「結束」仍有待觀察。從歷史來看,加密市場的趨勢往往具有周期性,迷因幣作為一種高風險高報酬的資產類別,未來仍可能因市場情緒或新技術突破而再次受到關注。
然而,對於投資者而言,現階段應更加謹慎。迷因幣的價值高度仰賴市場情緒,且存在極大的價格波動風險。在投資迷因幣前,應該深入研究項目背景、了解發行機制,並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