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經濟動盪加劇,傳統股票與債券投資組合因表現不佳,對投資人的吸引力下降,反倒是黃金與比特幣作為有避險功能的資產,走勢受到市場關注。不僅黃金突破 3,500 美元,比特幣更是回暖再度上攻 9 萬大關!

經濟局勢不穩,黃金與比特幣脫穎而出
根據摩根大通(JPMorgan)4 月 15 日報告,2025 年美國經濟衰退機率已從 40% 升至 60%,主要受關稅戰與全球貿易秩序動盪影響。
雖然「解放日關稅」的部分解除降低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但對中國 145% 的高關稅及 10% 的普遍關稅仍構成成長威脅。聯邦儲備系統預計將於 9 月啟動降息,並持續至 2026 年 6 月將政策利率降至 3%,以緩解經濟壓力。
衰退風險可能壓抑風險資產的需求,但黃金與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預計將持續受益。黃金在投資者恐慌性拋售時可能面臨短期流動性壓力,但長期趨勢依然看漲。比特幣則因美國儲備計畫及監管進展獲得支撐,短期內可能因市場波動而震盪,但長期潛力不容忽視。
黃金:比特幣外避險資產的經典之選
截至 2025 年 4 月,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 3,500 美元,創歷史新高。現貨黃金(XAU)自年初上漲約 31.6%,過去一年漲幅達 44%。這波漲勢受地緣政治緊張、通貨膨脹壓力及美元走弱推動。黃金 ETF 資金流入量過去 90 天達 900 萬盎司,為 2022 年來最大規模,顯示投資者信心強勁。
美元指數(DXY)2025 年下跌超 9%,與黃金上漲形成對比。投資人彼得·希夫(Peter Schiff)認為,黃金的強勢可能預示美元主導地位削弱,對美國經濟帶來挑戰。
黃金作為「貨幣」的爭議
另一方面,希夫稱黃金為「貨幣」,引發熱議。部分投資者質疑黃金是否符合貨幣的四大功能(交易媒介、計價單位、價值儲存、延遲支付標準)。加密貨幣社群批評黃金難以分割且不易驗證真偽,限制其支付應用,與比特幣的數位支付優勢形成對比。
比特幣:數位黃金的崛起
脫鉤股市,趨近黃金
比特幣近日價格攀升至約 88,600 美元,真正展現作為避險資產的潛力。Nansen 執行長 Alex Svanevik 指出,比特幣過去兩週上漲 12%,與納斯達克指數相關性降低,與黃金走勢更為相近。這顯示比特幣正從高風險資產轉向避險資產,在美中貿易戰及美國衰退風險加劇下尤為明顯。
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 125% 關稅,中國同步回應。比特幣相較其他加密貨幣及股票指數更具韌性,成為多元投資組合的非相關資產。
政策支持與市場展望
除此之外,美國比特幣儲備計畫也同步推升了市場信心。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指示財政部以關稅收入及黃金證書再評估等方式籌資購買比特幣。此舉提升比特幣合法性,吸引機構投資者。本週 67 億美元比特幣期權到期,包括 3.3 億美元的 100,000 美元看漲期權,可能為 4 月底帶來波動。
比特幣與黃金:競爭或互補?
資產特性比較
黃金與比特幣常被稱為「避險資產」,但兩者在本質上存在顯著差異。黃金作為有形資產,具有數千年的價值儲存歷史,其價格穩定性受到實體供需與市場情緒的影響。比特幣則是數位資產,仰賴區塊鏈技術,具備去中心化與高流動性的特點,但價格波動性較高。
在支付功能上,比特幣相較黃金更具優勢。部分商家已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而黃金因分割與驗證困難,難以應用於日常交易。然而,黃金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儲備地位仍無可取代,尤其在央行與機構投資者間具高度認可。
投資策略建議
黃金與比特幣並非競爭,而是互補。黃金適合追求穩定的長期投資者,特別在通膨或貨幣貶值時表現出色。比特幣吸引尋求高成長的投資者,受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驅動。ARK Invest 創辦人 Cathie Wood 認為,比特幣市場潛力可能超越黃金的 23 兆美元市值。
黃金價格將受美元走勢與央行購金需求推動,比特幣成長則與機構採用率及技術發展相關。投資者應依風險承受度配置資產。黃金為穩定基石,比特幣提供高報酬機會,結合兩者可分散風險,應對複雜經濟形勢。